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教授蒞校演講「立足臺灣,放眼世界-中醫藥在臺灣之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」

時 間: 107 年 12 月 22 日(星期六)

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教授蒞校演講「立足臺灣,放眼世界-中醫藥在臺灣之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」

黃怡超教授先為我們簡述台灣中醫藥的發展,並闡明近二、三十年來西方醫學如何思索與辯證中醫的醫理,為中醫帶來新的氣象。

二十世紀初的中國,知識分子受魯迅的思想影響深遠。魯迅曾說過:「中醫不過是有意無意的騙子罷了。」戰後擔任台大校長的傅斯年先生,更是棄中醫如敝屣。戰後台灣追求現代性的過程中,曾經忽視中醫的發展與功效。

日本在明治維新後,奉行脫亞入歐的思維,當殖民政權至台灣建立,也以同樣得思維,「廢醫存藥」為主要施政方針。日本總督府在1901年核可兩千多張中醫師執照,而至1945年台灣有幾千間的中藥房林立,中醫的發展以中藥房提供的照護為主。日治時期推廣中醫不遺餘力的杜聰明先生,戰後促成台大中醫部的成立,並且推動醫學生中醫教育。

到了七0年代,受冷戰局勢影響,許多歐美人士選擇來台灣學習中醫。西方在近年來,逐漸重視中醫的療效,當東西文化相遇,如何達成整合與對話的可能?為現代中醫嶄新的命題。

美國科技委員會2015年12月出版了專刊,探討傳統醫藥的藝術與科學。專刊內容提及中醫在現代社會如何整合? 如何透過不同學科跨領域研究中醫醫學?荷蘭萊登大學的研究,更以系統生物學的思維剖析中醫。

目前中醫領域最被世界看見的是針灸學部分。針灸在201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,WHO已公布有64個適應症能透過針灸治療。現代西醫研究顯示,針灸能夠刺激下視丘分泌內麻啡,進而達成止痛的功效。以核磁共振造影剖析受針灸者的腦部變化,證實針灸能使腦部特殊區域血流增加。

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教授蒞校演講「立足臺灣,放眼世界-中醫藥在臺灣之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」

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女士,從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得到青蒿素抗瘧的靈感,遵從典籍記載才有辦法成功萃取有效成分。黃怡超醫師表示,中國與韓國中藥研究急起直追,規模早已超越台灣。中醫藥研究所不僅只是做生藥研究,更需與中醫臨床接軌,擴大編制。

以李安、林懷民的作品為例,說明傳統文化如何透過新的思維與行銷,達到蜚聲國際的成就。強調傳統並非西方現代性的對立面,如同享譽國際的林懷民舞團「雲門」,本為中醫的穴位名稱,融入了西方元素而站上國際舞台。

黃怡超教授更以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為例,曾經至印度禪修,受東方文化的浸淫與陶冶影響他一輩子。西方文化也接收了東方文化的洗禮,透過在地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碰撞,才能使心靈的視野有所不同。並期盼能夠有中醫界的李安與林懷民,能帶領台灣中醫界走向國際。  (文:學士後中醫/照片:醫學院)

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教授蒞校演講「立足臺灣,放眼世界-中醫藥在臺灣之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」